成功案例

LEO Successful Case

是時候為您的資料中心網路穿上“防彈衣”了

是時候為您的資料中心網路穿上“防彈衣”了

將資料中心網路比作穿上“防彈衣”,旨在強調網路安全防護的極端重要性。以下是對這一觀點的詳細闡述:

一、資料中心網路面臨的威脅

1.外部攻擊:

    • DDoS攻擊: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通過大量合法或偽造的請求淹沒目標伺服器,導致服務不可用。
    • 惡意軟體:如勒索軟體、木馬等,可竊取資料、破壞系統或進行其他惡意活動。
    • 駭客入侵:利用系統漏洞或弱密碼等手段,非法訪問並控制資料中心資源。

 

2.內部威脅:

  • 員工誤操作:如配置錯誤、刪除重要資料等,可能導致服務中斷或資料丟失。
  • 內部人員洩露:員工可能出於各種原因(如經濟利益、個人恩怨)洩露敏感資訊。

3.自然災害與物理破壞:

  • 火災、洪水:可能破壞資料中心硬體設施,導致資料丟失和服務中斷。
  • 電力故障:如停電、電壓波動等,可能影響資料中心的正常運行。

二、為資料中心構建一套“防彈衣”式的安全防護方案,需要摒棄單點防禦的思路,轉而構建一個縱深防禦、智慧協同的安全體系

1.物理與環境安全

這是所有安全的基礎,確保實體設備和設施萬無一失。

  • 嚴格選址與屏障防護:資料中心應避開自然災害高發區,並利用自然屏障和高強度物理屏障增強週邊防護。
  • 多層存取控制:實施以零信任為原則的物理存取控制。入口需採用生物識別(如指紋、虹膜)及閘禁卡雙重驗證。內部按功能分區(如伺服器區、網路區),不同安全級別區域設置獨立門禁。
  • 全方位環境監控:部署7x24小時視頻監控系統,並利用AI技術(如騰訊覓蹤)實現人員身份鑒別、異常行為識別和活動軌跡跟蹤。同時,嚴格監控溫濕度、電力、消防(如七氟丙烷氣體滅火系統)等環境因素。

2.網路安全

構建從外部邊界到內部流量的全方位網路防護層。

    • 強化邊界防護:在網路出口部署下一代防火牆,具備深度包檢測(DPI)能力,可基於IP、埠、協定及應用內容設置精細化的訪問規則。同時實施網路位址轉譯(NAT) 隱藏內部拓撲。
    • 實施內部微隔離:採用VLAN劃分和虛擬私有網路技術在資料中心內部創建邏輯隔離的安全域。關鍵業務系統(如資料庫)應與辦公網路隔離。進一步地,通過微分段技術,按業務功能對伺服器分組,嚴格控制組間通信,防止攻擊橫向移動。
    • 部署威脅檢測與防禦:
      入侵防禦系統(IPS):應部署在網路邊界,深度檢測資料包,即時阻斷SQL注入、漏洞利用等攻擊。
      . DDoS攻擊防禦:部署專業防護設備或服務,對異常流量進行清洗,保障業務頻寬。
      . 保障通信安全:對外傳輸的重要資料應使用VPN技術進行加密,確保資料的機密性和完整性。所有跨網路資料傳輸建議採用TLS 1.2及以上協議加密。
    • 保障通信安全:對外傳輸的重要資料應使用VPN技術進行加密,確保資料的機密性和完整性。所有跨網路資料傳輸建議採用TLS 1.2及以上協議加密。

3.資料安全

保護資料中心的核心——資料本身,貫穿其整個生命週期。

  • 加密存儲與傳輸:敏感性資料(如使用者資訊、交易記錄)在存儲時應採用AES-256加密演算法。在傳輸過程中,同樣需要使用TLS等加密協定進行保護。
  • 實施資料分級與存取控制:根據資料敏感度進行分級(如公開、內部、敏感、機密),並實施差異化防護策略。嚴格遵循最小許可權原則,確保用戶只能訪問其必需的資料。
  • 全生命週期管理:
    . 備份與恢復:核心資料應保持多副本存儲,並定期備份,確保災難發生時能快速恢復。
    . 數據脫敏:為開發、測試等非生產環境提供脫敏後的資料,保護真實資訊。
    . 安全銷毀:到期資料應徹底銷毀,報廢存放裝置需進行資料擦除或物理粉碎。

4.應用與主機安全

確保承載應用和資料的伺服器與系統自身堅固可靠。

  • 系統安全加固:使用正版作業系統與軟體,關閉不必要的服務。部署補丁分發系統,及時修復漏洞。
  • 終端防護:安裝企業級防毒軟體,並定期使用專用工具掃描清除木馬和間諜軟體。
  • 應用層防護:針對Web應用部署Web應用防火牆(WAF),有效防禦XSS、CSRF等常見攻擊。
  • 嚴格的身份與訪問管理:對管理員等重要帳戶啟用多因素認證。所有使用者操作應被完整記錄,用於審計和追溯。

5.持續安全運營

讓安全體系動態運轉起來,並能夠持續優化。

  • 統一監控與態勢感知:建立安全運營中心(SOC),進行7×24小時統一監控。利用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和安全資訊和事件管理系統,對採集自全網的日誌、流量進行關聯分析,發現潛在威脅。
  • 漏洞管理:使用專業的漏洞掃描系統,定期對主機和系統進行掃描,發現弱點和漏洞並及時修復。
  • 應急回應與災難恢復:制定詳盡的應急回應流程,並定期演練。同時,建立可靠的災難恢復方案,明確恢復時間目標(RTO)和復原點目標(RPO),確保業務連續性。

核心建設思路

要實現真正的“防彈”效果,關鍵在於以下三個思路的轉變:

  1. 從“邊界防護”到“零信任”:絕不輕易信任網路內外的任何訪問請求,持續進行驗證和授權。這在物理安全、網路微分段和身份管理中均有體現。
  2. 從“靜態防禦”到“動態回應”:安全體系應能即時監控、感知威脅,並做出自動化回應,形成閉環。
  3. 從“單點部署”到“協同聯動”:讓各個安全性群組件(如防火牆、IPS、態勢感知)之間實現資訊共用和策略協同,構建統一的防護能力。
LEO 國眾電腦
國眾電腦運用5G、AI、網路、整合通訊、資訊安全、資料中心、金融業電腦化、自動化之專業服務以及企業資源規劃顧問、ICT顧問咨詢、IT委外服務與教育訓練等加值服務
訂閱電子報